职位详情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专职研究人员

2021-03-15更新
面议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
聊聊
任职要求
  • 招聘:若干
  • 到岗:不限
  • 年龄:不限
  • 性别:不限
  • 婚况:不限
联系方式
  • 联 系  人:杨敏捷
  • 联系电话: 1768****613
职位描述

2021年春季云招聘开启|携手新起点 筑梦新征程 中山大学欢迎您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中山手创  蔚为国光

中山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为人才提供事业平台、发展机遇、成长空间

真诚期待怀揣梦想的你与我们同行

 

伟人手创 百年传承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秉持培养人才、振兴中华的建校初衷,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趁势而上 谱写新篇

中山大学紧握历史发展机遇,主动将学校事业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调整办学布局,新建深圳校区,改善广州和珠海校区办学功能,形成 三校区五校园 办学格局,为中山大学未来百年发展奠定了重要战略基础。大力发展工科,新增农科、艺术学科,全面提升理科,积极倍增医科,有序拓展文科,学校现已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

刚刚出炉的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共计33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0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并列第4,进步显著,成绩斐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这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高校正在阔步向前。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聚天下英才  建一流队伍

学校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秉承 信心引人、事业引人、平台引人、待遇引人 的工作理念,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有心气、有能力、有胸怀、有抱负的优秀人才聚集中大。

 

注重发展潜能 打造人才成长沃土

学校一向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聚天下英才而育之、用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着力培植青年人才成长的沃土,多管齐下,为青年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

学校持续推进 三大 战略落地落细,强调以大项目攻关为牵引,以大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大团队孵育为核心,鼓励协同攻关,聚焦关键技术,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

 

 

 

筑巢引凤 安居乐业 编织立体保障网

学校结合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为人才提供优渥的薪酬待遇、舒适地办公生活用房、优越的子女入学条件、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向全球青年学者发出热忱邀请,欢迎海内外英才加盟中大、建业中大,期待有心气、有能力、有胸怀、有抱负的你加入我们,彼此成就、共同圆梦。

 

 

 

2021年春季学期云招聘正式开启!

 

2020年4月30日 前接受报名申请

申请人可向各个院系附属医院递交申请材料

 

报名方式

手机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 ,点击菜单栏 招贤纳士 中 我要报名 跳转至报名系统,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1.jpg

 

PC端:请点击 阅读原文 跳转至报名系统

注:请在北京时间8点-24点登录系统进行报名

 

聘用流程

1.申请人报名:申请人与各科研团队联系,按要求向各单位提交应聘材料;

2.院系、附属医院审核面试:各单位人才引进小组或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价并审议,通过者报学校审批;

3.学校审批;

4.学校聘任;

5.办理报到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招聘学科领域

 

1.人文社科类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心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等。

2.理学类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

3.工学类

力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战略先进材料、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等。

4.农学类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AI育种、预防兽医学、农业资源利用、绿色防控、食品科学与安全、草学等。

5.医学类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

6.艺术学类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等。

 

招聘岗位及要求

 

1. 百人计划 引进人才

(1)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或者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43周岁;理工科类,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38周岁;理工科类,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青年优秀人才: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地发展潜力,需取得最高学历不满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专职研究人员

(1)特聘研究员: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2)特聘副研究员: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博士后

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联系我们

 

人力资源管理处 人才发展办公室

联 系 人:李老师  吴老师

联系电话:

86-20-84112956

86-20-84111781

联系邮箱:rscrcyj@mail.sysu.edu.cn

 

各院系、附属医院(补充图片)


  • 0简历投递
  • 0%简历回复率
  • 0简历回复时长
如遇无效、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